产品中心
相关产品
1、作用机理
该水泥增强剂主要组份为具有矿化作用的无机非金属物质。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该增强剂解离出的阳离子可促进矿渣、粉煤灰等混合材料中的玻璃体结构解体,解体产生的[AlO4]5-离子和石膏离解产生的[SO4]2-离子迅速与水泥熟料水化产生的Ca(OH)2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AFt);解体产生的[SiO4]4-离子与Ca(OH)2反应生成C-S-H凝胶,并均匀填充于AFt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空隙中。上述作用既提高了混合材料的水化活性,又加速了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同时降低了液相中的Ca(OH)2饱和浓度,有利于提高水化产物的结构强度。
2、性能特点
(1) 该产品无毒、无味、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2) 可与水泥助磨剂同时使用,二者无负面的交互作用,对助磨剂的作用效果无影响;
(3) 在保持水泥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和现有水泥助磨剂叠加使用,可再降低水泥熟料配合比4~6个百分点。
水泥增强剂的有关性质和参数见表1。
表1 水泥增强剂的有关性质和参数
产品名称
产品系列
状态
掺量
掺入水泥后氯离子含量
适用范围
水泥增强剂
HX-ZQJ-Ⅰ
液体
1‰-0.5‰
≤0.0075%
适用于各种水泥
HX-ZQJ-Ⅱ
粉体
5‰
≤0.0075%
适用于各种水泥
3、水泥增强剂实验方案
水泥增强剂在正式工业应用前需进行实验室和工业化试验。
(1) 实验室试验
将所有试验物料(水泥熟料、石膏、混合材料)均破碎至粒度<7mm,水份大的混合材料要先行烘干;按设计配合比或用户实际物料配合比准确计量配合后,置入Φ500×500mm试验磨机内进行掺和不掺增强剂的试样进行粉磨(粉磨时间视水泥物料组分性质和企业内控比表面积而定,建议二者粉磨时间相同);然后进行水泥物理性能测定比较。
(2) 大磨试验
根据用户水泥物料组分的配合比及组分性质,进行增强剂掺入量对水泥磨机产量及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通过不同增强剂掺入量的对比样与空白样的水泥细度、磨机产量以及水泥性能等测定结果的分析比较,获得适宜的增强剂掺入量范围。
(3) 生产线试用
用户正式采购后,参照大磨试验结果,选取合适的增强剂掺入量,在双方商定的试用时间周期内试验验证水泥增强剂的功效,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水泥物料组分配合比。
4、使用方法
本增强剂有液态和粉体两种,产品计量装置和加入方式可参照液态(粉体)水泥助磨剂的使用方法。
5、备注
(1) 增强剂计量装置可由用户自行购置,本公司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有偿提供计量装置。
(2)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增强剂掺入量,并及时调整,确保其加入准确度。
二、水泥增强剂的经济效益分析
本公司自主研发的HX系列液体水泥增强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量为1‰时,在保持水泥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节约水泥熟料4~6个百分点。
案例:某水泥厂水泥生产线年产量为200万吨,熟料价格300元/t,混合材料价格50元/t,使用我公司HX液体水泥增强剂,价格6500元/t,掺入量1‰,节约水泥熟料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计算如下:
(1) 每吨水泥节约熟料产生的效益
熟料价格×降低熟料(%)= 300×5% =15元/t
(2) 每吨水泥混合材料增加代入的成本
混合材料价格×混合材料增加(%)= 50×5% =2.5元/t
(3) 每吨水泥增强剂代入的成本
水泥增强剂价格 × 掺入量(%)= 6500×0.1% = 6.5元/t
(4) 总效益
每吨水泥节约熟料产生的效益—每吨水泥混合材料增加代入的成本—每吨水泥增强剂代入的成本=15-2.5-6.5=6元/t
年新增经济效益为6×200×104=1200×104元=1200万元。
2、作用机理
该水泥增强剂主要组份为具有矿化作用的无机非金属物质。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该增强剂解离出的阳离子可促进矿渣、粉煤灰等混合材料中的玻璃体结构解体,解体产生的[AlO4]5-离子和石膏离解产生的[SO4]2-离子迅速与水泥熟料水化产生的Ca(OH)2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AFt);解体产生的[SiO4]4-离子与Ca(OH)2反应生成C-S-H凝胶,并均匀填充于AFt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空隙中。上述作用既提高了混合材料的水化活性,又加速了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同时降低了液相中的Ca(OH)2饱和浓度,有利于提高水化产物的结构强度。
3、性能特点
(1) 该产品无毒、无味、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2) 可与水泥助磨剂同时使用,二者无负面的交互作用,对助磨剂的作用效果无影响;
(3) 在保持水泥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和现有水泥助磨剂叠加使用,可再降低水泥熟料配合比4~6个百分点。
水泥增强剂的有关性质和参数见表1。
表1 水泥增强剂的有关性质和参数
产品名称
产品系列
状态
掺量
掺入水泥后氯离子含量
适用范围
水泥增强剂
HX-ZQJ-Ⅰ
液体
1‰-0.5‰
≤0.0075%
适用于各种水泥
HX-ZQJ-Ⅱ
粉体
5‰
≤0.0075%
适用于各种水泥
4、水泥增强剂实验方案
水泥增强剂在正式工业应用前需进行实验室和工业化试验。
(1) 实验室试验
将所有试验物料(水泥熟料、石膏、混合材料)均破碎至粒度<7mm,水份大的混合材料要先行烘干;按设计配合比或用户实际物料配合比准确计量配合后,置入Φ500×500mm试验磨机内进行掺和不掺增强剂的试样进行粉磨(粉磨时间视水泥物料组分性质和企业内控比表面积而定,建议二者粉磨时间相同);然后进行水泥物理性能测定比较。
(2) 大磨试验
根据用户水泥物料组分的配合比及组分性质,进行增强剂掺入量对水泥磨机产量及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通过不同增强剂掺入量的对比样与空白样的水泥细度、磨机产量以及水泥性能等测定结果的分析比较,获得适宜的增强剂掺入量范围。
(3) 生产线试用
用户正式采购后,参照大磨试验结果,选取合适的增强剂掺入量,在双方商定的试用时间周期内试验验证水泥增强剂的功效,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水泥物料组分配合比。
5、使用方法
本增强剂有液态和粉体两种,产品计量装置和加入方式可参照液态(粉体)水泥助磨剂的使用方法。
6、备注
(1) 增强剂计量装置可由用户自行购置,本公司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有偿提供计量装置。
(2)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增强剂掺入量,并及时调整,确保其加入准确度。
二、水泥增强剂的经济效益分析
本公司自主研发的HX系列液体水泥增强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量为1‰时,在保持水泥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节约水泥熟料4~6个百分点。
案例:某水泥厂水泥生产线年产量为200万吨,熟料价格300元/t,混合材料价格50元/t,使用我公司HX液体水泥增强剂,价格6500元/t,掺入量1‰,节约水泥熟料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计算如下:
(1) 每吨水泥节约熟料产生的效益
熟料价格×降低熟料(%)= 300×5% =15元/t
(2) 每吨水泥混合材料增加代入的成本
混合材料价格×混合材料增加(%)= 50×5% =2.5元/t
(3) 每吨水泥增强剂代入的成本
水泥增强剂价格 × 掺入量(%)= 6500×0.1% = 6.5元/t
(4) 总效益
每吨水泥节约熟料产生的效益—每吨水泥混合材料增加代入的成本—每吨水泥增强剂代入的成本=15-2.5-6.5=6元/t
年新增经济效益为6×200×104=1200×104元=1200万元。
HX系列节煤(固硫)剂
宏信牌HX系列节煤剂由载体相和起催化作用的活性物质以及若干辅助促进剂组成。载体相以炭氧机醚为基材,催化物质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钛,添加乳化剂作为解聚物质。产品不含有爆炸性组分,无金属腐蚀性,不会对燃烧设备的正常作业造成危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专利号:201310168416.X 节煤剂),是国家工信部认可的绿色环保科技产品,对人身、环境无任何危害。
一、宏信HX系列节煤剂的特性
宏信HX系列节煤剂具备三种特性,即助燃性、固硫性、脱硝性。这三种特性,应用于水泥窑炉中,可以同时发挥作用。随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煤种、所处区域不同,可以调整节煤剂的特性,让三种特性产生差异化,突出重点作用特性。选在水泥干法窑窑头煤管进行添加,推荐添加比例为0.05%(按原煤总量)。由于窑型规格及应用煤种煤质情况不同,一般节煤率在4%-12%之间。固硫特性对我国云贵川地域适宜:助燃特性适宜使用低热值、劣质煤种,或煤种替代;脱硝特性适宜环保新政地域,如三区十二城市群。
二、宏信牌HX系列节煤剂(煤炭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1、煤炭添加剂核心技术:通过对二氧化钛的处理,实现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煤炭的燃烧催化(纳米技术)。
2、煤炭添加剂中的催化剂与有机物结合,可以确保催化剂颗粒大小长时间保持在纳米级,纳米级颗粒添加剂有利于其进入煤粉颗粒的空隙中,促进煤炭燃烧。
3、纳米粒径的煤炭添加剂粒子吸附能力强,有利于与煤炭充分接触,可促使煤炭中C-C键断裂,增加透气性,容易获得氧,加快煤的燃烧速度。
4、煤炭添加剂附着于煤炭表面或沿煤炭孔隙进入内部,内外一起燃烧,提高了煤炭燃烧的燃尽率,减少了窑炉内煤炭化学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带走的热损失,变相等于降低煤炭着火点。
5、因煤炭添加剂在窑头送煤风管里加入,借债窑头高温火焰,完成对辅助有机物燃烧分解,释放催化剂粒子,形成对火焰催化氧化,提高火焰光强度,实现窑头煤的加速燃烧(高温气相催化机理)。
6、在高温风形成的高速气流下,催化剂粒子向窑尾部、烟室和分解炉分散,捕捉未燃烧的煤颗粒,实现对窑尾煤的催化燃烧。
7、首次在水泥窑炉中应用半焦化反应原理。煤炭燃烧时释放出热量,同时伴有焦油产生,也会生产灰渣,此时会有部分焦油粘附在灰渣上,加之煤炭燃烧时的环境氛围,就会阻碍煤炭二次燃烧的情况出现。宏信节煤剂中催化剂粒子,会在这种情况下附着于灰渣和焦油中,促成煤炭发生二次燃烧,提高窑炉热场效应,即为半焦化反应。
8、宏信节煤剂助燃机理反应式:
M+ +CO→CO-M+ (1)
CO-M++O2→MO+CO2 (2)
2MO+C→2M+CO2 (3)
2M+O2→2MO (4)